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服务
社会管理需要创新更需要专业人才
来源:政策研究室 时间:2013-06-19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15日、16日,我市280多人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作为热点关键词引起广泛关注。据市民政部门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达10.3万多人,而持证社工仅38人。某种意义上看,持证即意味着专业。当前形势下,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需要的是不断创新的思路和做法,更需要一大批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成为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所谓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而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工作的稳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逐步扩展延伸到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社区矫正、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基层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不仅在社会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使广大市民也正在或将在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和推广中受益。如我市已开始推出实施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作为一项践行社会管理创新,妥善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和新举措,该办法引入第三方——社团组织(由医疗、司法、保险等多行业专业人士组成),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处理医疗纠纷,让医患纠纷在第三方参与调解的情况下得以客观、公正解决。
今年以来,我市不仅从机制、体制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创建社会创新项目,而且通过开展社区专题讲座、社工知识培训等活动,努力增加和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如在4月印发《创建社会创新项目的指导意见》,以被评为示范项目或实验基地的,可获得2万元和5万元的创建工作经费扶持等奖励的形式,鼓励各地、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创建社会创新项目。

    然而,社工人才的紧缺,已成为社工试点开展工作和社工机构拓展业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规定,合格者可以获得由国家认定的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两个类别。

    目前,我市正在谋划未来几年着重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将建立1个市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基地和若干个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

    在规划打造好教育、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同时,我们当前迫切要做的,还应立足实际,以“学习培训+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使10万从业人员转化成专业人才,更应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和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人了解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未来前景,踊跃参与到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为我市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