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服务
深圳文博会今日开幕 展示“两个河源”新形象
来源:河源日报 时间:2018-05-10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中国文化第一展”——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深圳文博会)今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河源展馆首次进入1号馆展区,与国内主要大城市同区展示,30余家河源企业、40多个文化项目既精彩呈现河源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成果,更隆重展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的新形象。

    筹备

    精心组织参展
    展示河源形象

    据悉,本届深圳文博会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举办的首届文博会,也是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参加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河源将展示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推进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建设的新征程中涌现出的地方特色文化和产品,充分展示新时代河源形象,因此,参展筹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市委、市政府对参加本届深圳文博会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宣传推介河源城市新定位、发展新思路、奋斗新目标的重要平台。河源展团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共同策划参展规划。其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市长叶梅芬多次亲自过问参展筹备情况,要求精心筹备、突出特色,充分借助深圳文博会等各类展会和平台,宣传展示河源形象,讲好河源故事。为组织好本届深圳文博会的参展产品,我市还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副市长庞启彪任组长的河源市参展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对我市参展深圳文博会的有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突破

    首次进“黄金地段”
    1号馆展区

    参加展览,展位不同,效果也大为不同。


    本届深圳文博会,在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下,河源展馆首次进入1号馆展区的“黄金地段”展出,得到了与国内主要大城市同台展示的机会,实现了我市历届参展的形象展示和平台推介的新突破。


    本届深圳文博会为期5天,前2天为专业观众日,后3天为公众开放日。展会展出内容分为博览与交易、配套活动和网上文博会三大部分。主展馆设在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分为九大展馆:1号馆为文化产业综合馆、2号馆为时尚设计馆、3号馆为影视动漫游戏馆、4号馆为新闻出版馆、5号馆为数字文化馆、6号馆为艺术品馆、7号馆为一带一路·国际馆、8号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9号馆 为工艺美术馆。

    展品

    40多个文化项目
    各领风骚

    “参展项目档次提升、布展设计精益求精。”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与往届相比,本届河源参加深圳文博会可谓创新多、亮点足,筹备精细、时间长,内容更丰富、风格更鲜明、特点更突出。”
    据介绍,河源参加本届深圳文博会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围绕建设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的发展思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突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凸显“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奔康,共同富裕”等要素。二是围绕“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互联网+”及数字文化创意等业态,面向五县两区认真梳理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资源,组织重点文化企业和筛选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参展,突出本地区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三是以文博会为契机,在“文化+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基地”等业态上,推荐投融资项目进行招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如在展馆形象设计上,河源展区的主体框架大胆采用现代开放式的展示手法,充分凸显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元素。在参展产品和项目上,我市通过优中选优、优中选精,认真筛选30余家企业40多个文化项目,采取招商推介、文化产品、文创产品展示和非遗展演的形式,充分展现河源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现代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无限活力。
    本报记者 黄世军

    探营文博会

    借文博会“大船”开拓河源文化新“疆土”
    以精品亮相 登大雅之堂

    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如约而至。我市40多个参展产品和项目已在文博会现场恭候,希望借文博会“东风”,让河源的文化精品走出去,飞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寻常百姓家”。本报记者来到文博会场探营踩点,为您提供一份精简版“看会攻略”。


    【首创】 
    河源文化项目
    在国际文化盛会“招亲”


    今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重点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这是河源文化项目首次在深圳文博会的国际文化盛会上隆重亮相、惊艳“招亲”。雅色艺术家村、东瑶文化创意村、司前民俗体验村、阳明文化以及河源新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基地5个项目分别在现场进行推介,寻求文化艺术产品的突破创新。


    据悉,本次我市推介的5个项目,是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广东建设社会主文义新农村战略利好背景下,基于农村、农民、农业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开发的设想,希望找到与之相合的投资企业,共同谋求双赢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我市现代文化创意产业。


    此次“招亲待嫁”的5个项目,个个来头不小、颇具价值。比如,雅色村2016年起由深圳报业集团进行对口帮扶,村里的基础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雅色村正迎来百年一遇的良机,发展农业、乡村综合休闲养老产业正当其时。龙川县佗城镇东瑶村有着丰厚的文化遗存和优美的客家风情,其依托佗城古城,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致力于打造广东文创之乡。河源忠信花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绘画、书法、诗词、雕刻、竹编等艺术于一体,以绝美的艺术风格,惊艳八方。忠信司前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上花灯习俗,而以上花灯这种添丁喜礼衍生的家训文化,同样深入人心。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至深,在日本等东北亚国家也有众多的阳明“粉丝”。和平县是由王阳明奏请朝廷设立的,它镌刻着阳明文化的深刻烙印,阳明文化一直在和平传承。河源新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位于河源市江东新区,它将被打造成集现代传媒、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文创产业的示范基地。


    【特色】 
    “文化+”
    展现河源地域文化特色


    在深圳会展中心,我市展区位于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展区里以现代开放式的展示手法为主体框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两个河源(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标识十分醒目,展台前以及内部均运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河源文化产业发展宣传片等视频,展区内设有以“文化+创意”“文化+科技”和“文化+旅游”等为主题的各类文化产品,充分展现我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现代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发展无限活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参加文博会的企业和项目,既有红棉乐器、新勇艺、丹仙湖、三友酿酒等“老朋友”,也有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曾圣艺术陶瓷等“新伙伴”,大家各显神通,共同为今年河源展区增色添彩。


    丹仙湖茶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传统的茶产品参展外,其推出的茶叶深加工产品(茶叶面膜、含片、洗发水等)依然会与大家见面,希望给前来参观的商家和游客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而曾圣艺术陶瓷作为首次亮相文博会(河源展区)的精美釉色陶瓷工艺品,也必将让有识之士眼前一亮。


    此外,现场还有泥鸡技艺及表演、龙川手擎木偶表演、忠信花灯表演、墩头蓝纺织技艺等非遗项目展演,旨在促进以“非遗”为主要内容的创意成果转化与深度开发,让更多人关注河源、了解河源、投资河源。
本报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张辉德

    我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培育现代河源精神
    为建设“两个河源”凝神筑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提到关系民族复兴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优秀文化为河源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科学谋划部署、措施有力推进,开启了良好新局面。


    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培育现代河源精神。强调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和弘扬河源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推进市区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加快新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现代文化企业和新型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据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发展新型文化产业体系,全市文化建设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新时代,我市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弘扬河源特色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率先振兴、建设“两个河源”中强基固本、凝神筑魂、引领激励作用,不断培育和形成现代河源精神,更好构筑新时代河源精神、河源形象、河源力量。


    其中,在培育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上,我市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推动河源文创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注重发展与城市功能配套的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传统工艺等重点文化企业和新型文化业态。目前,我市正加快推进新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打造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积极谋划和参与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坚基演艺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高端文化旅游产业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