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围绕全县鳗鱼养殖企业源头取水、尾水处理等方面,再次开展排查梳理,建立问题清单,实行‘一场一策’,逐一明确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全面推进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鳗鱼养殖企业监管制度,促进全县鳗鱼养殖规范发展。”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生态环境局的陈畅说。
福建省三明市位于闽江源头,境内有100多家鳗鱼养殖企业。为守护好闽江源头水环境质量,三明市生态环境局探索“标准+机制+路径”的做法,打响了鳗鱼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不断推进流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改善。
督促百余家养殖企业通过整治走向正规化、科学化
在明溪县凯润达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子杰看来,近年来,三明市对鳗鱼养殖的监管不仅改善了水质,而且推动了鳗鱼养殖走向正规化、科学化。“这些年,我们通过改进鳗鱼饲料成分和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提升了养殖尾水的处理效率,改善了鳗鱼的肠胃消化功能,减少了耗水量和排泄物。池塘水中含磷量明显降低,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
陈子杰的感受是三明市鳗鱼养殖行业的共识。
由于鳗鱼养殖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大量高品质水源,近年来,福建省出现鳗鱼淡水池塘养殖业从沿海向山区、从下游向上游转移的趋势。闽江上游地区鳗鱼养殖项目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造成水质下降、优质水占比降低。
近年来,为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底线,认真落实省级关于鳗鱼养殖行业污染整治工作部署,三明市生态环境局聚焦流域水质,多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依托“生态云”平台、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无人机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市100多家鳗鱼养殖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梳理,建立“一企一档”和问题清单,分析研判、分类指导、严格督促鳗鱼养殖企业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项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做法,通过充分调研及现场座谈论证,积极探索形成水产养殖项目准入联合会审机制、鳗鱼养殖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鳗鱼养殖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三项制度”;规范鳗鱼养殖尾水处理工艺、鳗鱼养殖行业环境执法要点“两项标准”;按县域建立“鳗鱼养殖规范管理服务微信群”的“一个路径”。这些举措打通了部门壁垒,深入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巩固促进鳗鱼养殖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安全。
探索建立三项制度,推动鳗鱼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建立了鳗鱼养殖污染防治“三项制度”。
一是建立水产养殖项目准入联合会审机制。三明市明确,由属地乡镇、渔业主管部门或其他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牵头,召集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实地勘察会审,从源头上管控水产养殖的种类、规模、密度、总量和取水方式、类型及总量。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升趋势,助推项目准入“一站式”审核,进一步优化三明市营商环境。
二是建立鳗鱼养殖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三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稽查科科长丁长业介绍说,三明市各县(市、区)建立起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机制,由县级农业(渔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各自年度执法监督计划,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发现存在问题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置。涉及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职责的,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及时抄送函告,严厉打击鳗鱼养殖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丁长业说。
此外,三明市建立鳗鱼养殖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督促各鳗鱼养殖企业建立企业法定代表人等负责人总负责、现场管理员或相关岗位操作工人具体负责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定期巡检维护,规范处置固体废物并完善工作档案台账,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进一步保障周边环境安全。
“瞄准”鳗鱼养殖尾水,统一处理标准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将鳗鱼养殖污染攻坚战的第一战,“瞄准”了鳗鱼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整治过程中,三明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一线,通过实地勘察和座谈讨论,了解到鳗鱼养殖尾水经统一收集调节,再依次通过沉淀、加药、粪污分离及生物净化,可实现达标外排,这项处理工艺目前已较为成熟。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鳗鱼养殖企业执行的尾水处理标准是指导性标准,另一些执行的则是强制标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生态环境部门结合现行的国家及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梳理鳗鱼养殖行业主要污染环节、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治理要求,制定了《鳗鱼养殖行业环境监督执法工作要点指南》。将执法尺度、标准统一,要求所有企业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三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黄海城说。
同时,三明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并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适时开展业务培训,要求企业逐一签订“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守法承诺书”,进一步夯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监督执法工作。
有些鳗鱼养殖企业选址偏僻,监管难度加大。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便依托“生态云”平台、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无人机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市100多家鳗鱼养殖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梳理,建立“一企一档”和问题清单。
在丁长业的手机微信里,有一个名为“鳗鱼养殖规范管理服务”的微信群被置顶。
据了解,三明市每个县域都有这样的服务群。县农业农村局(渔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水利局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市驻县(市、区)生态环境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和全县所有鳗鱼养殖企业负责人均已入群。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主动在群里分享污染防治资讯,尤其是鳗鱼养殖污染防治方面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包括政府部门的相关优惠政策等。”丁长业还在群里分享各地鳗鱼养殖场(户)未批先建、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时刻警醒教育养殖场(户)牢记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这个微信群也成为各鳗鱼养殖企业晒出各自污染防治举措的平台。很多企业主定期分享工作台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陈子杰在群里经常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咨询政策,有关单位也及时在群内答复。他介绍,这个小小的微信群实现了技术答疑、政策咨询及投诉建议线上“云处理”。
在亮晒、分享中能够体现“作承诺、晒成绩、见实效”并且未受到相关投诉举报的养殖场(户),将被优先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实现“无事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