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重庆百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亚公司)卫生用品生产车间,每条生产线以每分钟2000片的生产速度飞快运转着,全程无人工操作,隔段时间才有工人上原材料。“这些年来,公司一直高效节能地组织生产运营。去年,在产量上升的同时,综合能耗、碳排放量也大幅度下降。”百亚公司生产厂长彭海麟说。
工信部日前公示的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中,百亚公司等29家重庆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2个,绿色园区5个,绿色产品48款,绿色供应链5条。
“绿色工厂”的“造绿”技
什么是绿色工厂?国家2018年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显示,绿色工厂就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走进百亚公司,满眼盎然绿意。 “公司在设计建设时就注重照明节能,生产和办公区域采用自然采光与人工采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照明,我们厂房顶部设有屋顶采光带,四周设有门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彭海麟说。
此外,百亚公司不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减少锅炉使用时间。此外,还开展了加装“电超人”节能器技改项目建设,进行LED节能灯改造以及空压站合同能源管理等。
“不仅节能,还要产能。”彭海麟说,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光伏发电改造,预计投产后能支持30%的用电量。“现在公司的万元产值综合电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碳排放当量均大幅下降。去年,因为用电功效大大提高,公司还得到供电局奖励资金14万余元。”
“绿色”,除了降低能耗,落实好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守好环境安全底线也至关重要。
由于百亚公司产品属性原因,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固体废物怎么处理?彭海麟告诉记者,生产的废边角料、除尘器吸收的颗粒物、废包装材料由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再次作为原材料外供。近年来,百亚公司固废综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生化池污泥和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一些含油废棉纱、废手套等危险废物,送往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政策向绿”推动“产业向绿”
百亚公司的“绿”,是重庆厚植绿色本底的生动一笔。
作为工业重镇,近年来,重庆市在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方面一直不遗余力,陆续实施了一揽子“绿色政策”,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日前,重庆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末,重庆市将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绿色园区30个以上、绿色工厂3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10月,重庆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等6部门联合制定《重庆市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22项政策举措,计划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建成绿色园区30个、绿色工厂300家。
在具体路径上,这一行动计划提出,将聚焦钢铁、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和用能领域推进节能提效改造升级;推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重庆市将加速围绕企业层面推进能效“领跑者”和绿色工厂创建,从生产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削减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还将通过引育第三方绿色制造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企业、园区、行业之间的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