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双河口村村民张宏英颇为开心。他通过家里的两三亩坡地,顺利从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拿到了《生态资源受益权证》。
拿着这个红本本,张宏英感慨不已:“我那点坡地,种点玉米收成也不好。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不用管不用问,一年还有1000多元稳定收入。”
据悉,企业为农户颁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在全省尚属首次。这也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政府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收益权的法律凭证,权利人依法享有《生态资源受益权证》继承、转让、交易等权益。
建立重点生态资产目录清单
据了解,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2.6%,植被覆盖率为87.3%,野猪等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像张宏英一样,竹溪县有不少农户,种地收成不稳定,不种闲置又可惜。一些村民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土地林地等几近荒废。
由于不成规模,这些土地林地等生态资源难以整体运营。
如何将各家各户“弃之可惜、用之无味”的分散土地林地等生态资源进行整合?2021年,竹溪县引入金融机构、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运营团队、咨询机构,组建了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中间运营公司,重点将碎片化生态资源规模化收储,然后再进行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数据链、产业链、金融链“三链”融合。
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就与竹溪县有关部门一道,对竹溪县辖区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及集体经营性用地、闲置国有资产等进行摸底。据统计,累计摸排林业、水利、矿产、砂石料等资产70余项,建立了重点生态资产目录清单;完成全县22条河流、49座水库和29万公顷林地的划界确权,形成生态资源“一张网”。
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和竹溪县有关部门将这些生态资料确权评估后分类收储,让闲置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
推出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在闲置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的基础上,竹溪县农商行创新推出“银行+担保公司+新型经营主体”三方共赢的“农担贷”“再担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企业贷款打开了方便之门。
专门从事苗木培育、销售的竹溪县绿之恋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便是竹溪县“两山”实践创新获益者之一。
“既能快速获得土地,又能快速收到贷款。”据绿之恋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卓介绍,以前他们流转土地,要到农户每家走访,需要很长时间。通过两山生态公司这个平台,他们近期流转320多亩土地,7个工作日内就解决好了。
同时,绿之恋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每年都要引进新的苗木品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没有重资产作抵押,融资难一度限制了企业发展。而竹溪县出台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金融创新举措,也为企业化解了难题。
截至2022年,竹溪县农商行已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52笔,共7.55亿元,有力支持了当地绿色产业发展。
农户获得租金收益,政府获得生态效益,银行获得本息。竹溪县副县长严小辉表示,竹溪县通过“两山”实践创新,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真正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将美丽生态变成了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