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第一场雪,让古交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日,记者来到距离山西省太原市近30公里的古交市241国道屯兰川段附近。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向西眺望,只见昔日露天煤焦发运站“大风起兮煤尘飞舞”的尴尬景象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载洗选精煤的货运列车从拔地而起的全封闭高大建筑物中缓缓而出,驶向远方。
“这是去年底建成投运的古交市中海能源铁路物流中心煤焦集运站。”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古交分局工作人员说。
走进这座占地足有14个足球场大的煤焦集运站,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藏着3条铁路线和4个煤焦发运站台。站台上,装载机不断将站台堆放的洗选精煤装进货运车厢,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煤焦集运站总长度900米、弧顶高度25米、宽度126米,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是古交市环保重点工程,在原有站台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环保提级改造。2021年10月动工,2022年底竣工,提前7个月投入使用。”古交市中海能源煤焦集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文信介绍,这是全省首家电气化铁路全封闭式煤焦集运站,铁路专用线站台具备年500万吨煤焦发运能力。
冷泉村是古交市屯兰街道的一个小山村,紧邻古交市中海能源铁路物流中心煤焦集运站。记者径直来到村民康德维的家,虽然距离煤焦集运站不足50米,但是宽敞明亮的四合院,干净整洁,地面和屋顶没有散落一点煤尘。
“改造前,俺家院子里到处是煤面子,一走一个黑脚印,大夏天也不敢开窗户。”康德维告诉记者,“改造后好多啦,家里干干净净,衣服也可以在院子里晒了。”
长期以来,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是古交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真实写照。如何解决点多、面广、线长煤焦发运站污染问题,已成为古交市委、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已成为困扰当地群众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中海煤焦集运站改造投运后,无组织颗粒物浓度下降了95%,作业噪声也大为降低。”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古交分局工作人员陈默介绍,过去煤尘飞扬的“黑色走廊”,完成了“清洁储存”“绿色中转”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