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垃圾分类让南京同行眼热心跳——有道是“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可如何才能将垃圾“放对地方”?不久前,南京垃圾分类办公室组团赴台湾“取经”,随行大开眼界。 满街找不到垃圾桶,姑娘挎包里装着“擦鼻子纸团” 随考察团来到台湾新北市八里区二段406巷。下午5:20一过,街坊们就拎着分装好的粉红色垃圾袋等候了。5点半,3辆垃圾车伴着音乐声接踵而至,环卫工人娴熟地接过市民递上来的大包小包,分类倒入垃圾桶里:一桶装生熟垃圾,一桶装一般垃圾——可回收的塑料瓶子、纸质饮料盒子、铝铁什么的,现场就实现了简单分装,整个过程只需3分钟。 新北环保局介绍,这个现场包含了垃圾处理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垃圾不分类,拒收;垃圾乱扔,重罚。垃圾袋设有防伪标识,5元新台币一只,垃圾费其实“含在袋子里”。如果用非专用袋装垃圾,将被处以3000新台币罚款;伪造专用垃圾袋,则将罚款3万至10万新台币。 买垃圾袋花钱,使用非垃圾袋重罚,那偷倒垃圾行不行?更不行!满大街的摄像头“盯”着,街坊邻居的眼睛瞅着,还有抓包大队翻看垃圾袋里的纸片资料什么的,都不难查到“作案者”。 强制分类加上重典治理,让新北、台北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考察团的接待员笑谈,打开台湾姑娘的挎包,都会翻到擦鼻子、包垃圾的纸团,回家再扔进垃圾桶。 据了解,整个台北共有100多条这样的垃圾收运线路。因而走在台北、新北的大街小巷,看不到什么垃圾桶、垃圾箱、垃圾中转站。 消除担忧回馈乡里,焚化厂成了市民“芳邻” 分类后的垃圾到哪去了?考察团跟着垃圾转运车,来到八里区清洁队,转运后的垃圾在这里进一步处理:废旧的电池、光碟、家电、床垫什么的,拆解变卖;厨余堆肥,给予每吨650元新台币补贴;一般垃圾,可燃的纸张、塑料什么的,送焚化厂。 在新北市美丽的八里海岸公园边、绵延的海岸线上,坐落着一座类似巴黎罗浮宫的建筑——新北垃圾焚化厂,由贝聿铭团队设计,乍看根本想不到这竟然是垃圾焚化厂。这里,每天处理新北各清洁队转运来的垃圾。为了增加垃圾的可燃性,加进了来自工厂的垃圾,如纸张、皮革、塑料等,这样不需添加助燃燃料,炉温就能维持在850℃-1050℃,既让二恶英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又提高了垃圾发电的效率,每小时发电3.5万千瓦时,每年创收2.5亿新台币。 不少地方的垃圾焚化厂让主管部门挠头,居民也避之不及,可八里焚化厂无需补助,还颇得市民好感。厂长江俊卿介绍,焚化厂没有选址深山僻壤,就是表达对垃圾处理各项环保指数的信心。开始时,焚化厂也遭遇了居民堵门、不让垃圾进厂的困扰,后来他们主动沟通,居民通过网络连线焚化厂中控室,可随时监控二恶英等指标,消除了对污染的担忧。同时,焚化厂利用经营盈余回馈乡里,建起了生态湿地、温水游泳池、登山步道,对居民开放,并引种成功当地多年不见的野百合,让周围市民觉得,“这是真正环保的工厂,是我们的好邻居”。 请将目光停留废弃物30秒:旧物再生是“最高境界” 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让大台北地区的垃圾减量越来越明显。台北市从1997年到2010年垃圾减量67%,填埋量减少97.5%;新北市从2004年到2010年减量63.6%。这也是主管部门和环保组织愿意看到的:“请将目光在废弃物上停留30秒,捡起来再利用,一起帮地球的忙!” 因此,垃圾处理的“最高境界”是废物利用、不产生垃圾!考察团走进台北内湖再生家具展示拍卖场,这里犹如一个家具行,桌椅、橱柜、书架、自行车等,应有尽有。台北环保局资源回收队陈队长介绍,市民不用的旧家具、破损家具,一个电话打来,他们就上门回收,经过重新喷漆、修理,就变成8成新的“再生家具”,标价售卖。现在他们每月能收回1200件家具,一个月能售卖1000多件,价格约为同类市场价格的2-3成,所得充做环保基金。台北共有3个这样的再生家具厂,每年回用3000多件旧家具。 旧物利用、垃圾分类推高了全社会资源回收率。台北市2010年资源回收率已达47.5%,新北市达46.07%。台湾年垃圾回收再生产值不低于95.6亿元新台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