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服务 > 推广普及
傣族手工造纸受青睐 产品供不应求
来源:变宝网 时间:2015-12-01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傣族传统手工制作出来的纸,傣语叫“嘎拉沙”,汉话叫“缅纸”。这种纸的特点是:柔韧性好、抗拉力强、有木香味、保留时间很长。当地寺庙里使用这种纸张书写的经文,已经保留了几百年,现在还能使用。

 据史料记载,傣族手工造纸工艺是在中国传统造纸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原料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树皮,因此也叫构皮纸。傣族的手工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和11道工序。由于在造纸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造出来的纸不但韧性好,而且久存不变、防腐防蛀。除了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缅寺抄写经文之用外,还广泛用于民俗活动及日常的包装普洱茶、制作孔明灯、绘画、制作纸伞、剪纸等领域。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这项独特的傣家传统工艺用途变得更为广泛。手工造纸,可谓是傣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这一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构树,傣语称“埋沙”,全身都是宝,叶子是很好的猪饲料;构树皮去掉绿色皮层后用作造纸;剥皮后的树枝可作木材或燃料。傣族手工制作的构皮纸,因具有透气、耐磨、耐用、质白、书写流畅、不易破损等特点,现在仍供不应求。

 景洪市许多村寨的傣族村民们都积极地学习手工造纸技术,作为自己的致富途径。曼召村的傣族村民们纷纷到邻国老挝和缅甸引进造纸用的构树,在茶叶地里套种。现在,曼召村182户居民中有119户开办了手工造纸作坊。

 景洪市还是云南最大的香蕉种植基地,香蕉种植面积广大,每年废弃的100多万吨香蕉茎秆白白丢弃在田间地头,严重污染环境。为变废为宝,景洪市一些手工造纸农户把废弃的香蕉茎秆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后,与构树皮混合使用,不仅减轻了环境污染,还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