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原材料是否要“代扣代缴”个税吗?
企业向个人采购原材料,如果税务代开发票的时候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理论上在支付货款的时候应该要代扣代缴个税。
根据上述内容,再结合今日即将执行的个人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再生资源企业公转私然后再私转私的行为即将受到严厉监控,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不在企业账目内进行体现的行为将面临更大风险,再生资源企业财务合规势在必行!
经历了7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后,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终于来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20〕105号))。
中国人民银行称,此举为的是加强对可能存在偷逃税、逃避监管和不合理占用社会资源的“关键少数”现金交易的监测。标志着我国现金管理进入了新时代,经过学习,将该文主要内容解析如下银行新政,财务要重点关注的10个问题!
1、试点意义
为建立大额现金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通过三省市试点,总结积累经验,然后有可能推向全国。
经询权威银行人士,这个大额现金管理只限于对现钞存取的管理,银行转账,包括公对公、公对私、私对私,仍由《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年第3号)规范。
2、时间地点
试点为期2年,先在河北省开展,再推广至浙江省、深圳市。
自2020年7月起,河北省开始试点。自2020年10月起,浙江省、深圳市开始试点。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省市?去年发布的《大额现金管理征求意见稿》是这样说的:
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现金业务管理基础较好,浙江省、深圳市均为全国现金投放重点区域,浙江省一些行业大额用现情况突出,个人账户大额用现情况突出,深港之间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普遍。
3、金额起点
经试点行调研分析,各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是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
管理业务情形以有现金实物交接的柜面业务为主,包含通过大额高速存取款设备自助存取款情形,并须针对拆分、现金隐匿过账等规避监管、“伪大额现金交易”情形制定防范措施,既监测单笔超过起点金额的交易,也监测多笔累计超过起点金额的交易。
三省市对公账户(含个体工商户对公账户)现金存取50万元以上,河北省对私账户10万元以上、浙江省对私账户30万元以上、深圳市对私账户20万元以上,属于大额现金管理的范畴。
从文件的内容分析,金额起点既包括单笔,也包括多笔累计,累计的期间应该为一个自然日。
4、大额取现要预约
各商业银行将建立预约规则,对大额提取现金业务,实行预约制度,并将有关信息上报至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
5、大额存取要登记
客户提取、存入起点金额之上的现金,应在办理业务时进行登记。商业银行同时应将相关信息上报至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
6、现金实物可追溯
试点行统筹考虑人民银行冠字号码数据集中要求与大额现金监测要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起点以上存取业务的信息与现金实物的冠字号码相关联、可追溯。
说白了,起点以上的现金存取,每一张人民币实物的冠字号码要与存取业务信息相关联,比如说谁取的,什么时候取的,在哪儿取的,谁存的,什么时候存的,在哪儿存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7、风险防范
对于客户来自风险较高行业、交易金额特别巨大、交易频率或金额与客户身份及日常交易特征不符等情形,严格对信息真实性、规范性的审核,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涉嫌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应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并进行风险标注,后续跟踪,记录备查。这里面提到的可疑交易报告,具体参见《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三章。
8、现金分析报告制度
加强自身大额现金分析水平,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现金业务信息区分行业、用途、金额进行分析,掌握大额现金流向,预判大额现金业务风险。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和严格规范信息用途的前提下,与相关部门交流、共享信息。
这个与相关部门交流共享信息,也比较有震撼力,前段时间已经看到有些地区开展税警银三方合作,通过监控纳税人银行账户,交由税务部门进行稽查。
9、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管理措施
1)河北省,侧重于房地产行业,尤其是邢台市商品房预售资金。
2)浙江省,侧重于批发零售、房地产销售、建筑、汽车销售行业,重点关注取现环节的真实性和后续的使用情况。
3)深圳市,侧重于对利用个人账户进行经营性收支行为管控,细分个人账户经营性收支来源与用途,以及监测境外人民币现金业务情况。
10、个人现金收入报告
选择试点地区适宜地市,探索从部分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入手,推动该部分个人主体报告一定金额以上现金收入的交易性质、交易金额等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0年7月起,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将推进大额现金管理工作,把握大额现金流通使用规律,探索大额现金管理实现路径。
举个案例:
因该公司隐匿废料收入、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账簿上少列收入、多列支出的行为构成偷税,拟对应追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处50%罚款,计2974715.87元。
可以算出,该公司因个人卡收款未申报纳税,被追缴税款及罚款800多万!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诫老板们,一定引以为鉴!2020年私户避税真的走不通了,除了上面的案例,还有多家企业被查被罚的前车之鉴!
再生资源企业老板,您是否还敢用个人账户收款?
1、银行税务共享信息
银行、税务信息已经共享,如今税务如果有需要,想要掌握私人账户的资金变动,不再那么困难。2020年起,各地金融机构与税务、反洗钱机构合作势必加大,老板私人账户与公司对公户之间频繁的资金交易都将面临监控。税务监管没有法外之地,偷税漏税必然遭到严查!
2、大数据比对分析
金三税务系统的强大,自然不必赘言多说。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异常,发票、申报数据是否真实,系统都会自动对比并分析。
动态监测之下,一旦有异常,比如税务率低,系统就会自动预警。不用别人举报,税务局在办公室就知道哪家企业可能涉嫌偷税了。
3、虚开发票这条路被彻底堵死
税务已经打造了最新税收分类编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大数据监控机制,今年可能将有更多企业因为历史欠账虚开发票被识别出来,请大家遵守税务法规。同时,高工资、多渠道、多类型收入的将面临严查!
4、告诫所有企业老板们:
不要再用个人银行账户隐藏公司收入少缴税款啦!
否则一旦被查,补缴税款是小事,还要缴大量的滞纳金和税务行政罚款,如果构成犯罪的,那可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且行且珍重吧!
再生资源三种情况,会被重点监管
1、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之间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单笔转账支付;
2、金额20万元以上的单笔现金收付,包括现金缴存、现金支取和现金汇款、现金汇票、现金本票解付;
3、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公司给私人账户转账都要交什么税
1、个人正常买卖交易转账。个人向企业销售商品或劳务,可能涉及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2、企业给股东转账。利润分配、股息转账,涉及20%个人所得税。
3、股东与企业间拆借款。证据齐全可免税,往来账簿不明视同分红收个人所得税。
4、企业间交易,但通过个人账户转账。涉及企业所得税少确认收入风险。
公对私转账的风险
有偷税漏税的嫌疑:公司财务做账的时候都是需要原始凭证的,但是很多通过个人账户转出去的款项账目不透明,没有依法纳税凭证,很可能不会提供增值税发票,这就有偷税漏税的嫌疑了,企业有面临巨额补税的惩罚。
挪用公款的嫌疑:公司账户一定是要摆在明面上有据可查的,而由公司账户转入老板的私卡中,就很难区分底项款是公用还是私用,根据法律规定,公司的资金必须收到严格的监管,不可以挪用公用,一旦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严重的将会判罪入刑。
有洗钱的嫌疑:一旦个人账户大额收款累计次数过多,就会银行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排查是否有洗钱的可能,列入重点监控的不仅仅是金额款项大,是一年内收款次数累计次数多的对象。
对再生资源产业释放重要信号
银行负责反偷逃税款监控
当前,四部门已经实现很成熟的信息共享,通过联网核查,银行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核查:企业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信息、企业纳税状态、企业登记注册等信息等等。
银行、税务已经共享信息,私人账户的资金异常变动很容易被发现。各地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等合作加大,老板私人账户与公司对公户之间频繁的资金交易都面临管控。
税务部门本身就拥有强大的金三系统,对税负异常、发票开具异常、财务数据异常等情形进行实时监控,如今加上银行私户、公户的大额业务交易的信息,几乎可以超级精准的锁定偷逃税。
通过溯源体系,杜绝虚开增值税发票
最新税收分类编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大数据监控机制,可能将有更多企业因为历史欠账虚开发票被识别出来。
不要再用个人账户隐藏公司收入
一旦被查,补缴税款是小事,还要缴大量滞纳金和罚款,如果构成犯罪,那可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6月9日,无锡市税务局发布通告,一公司2017年-2018年账外取得电动车及配件的销售货款,因用个人银行卡收款未申报纳税,构成偷税,被追缴税款及罚款800多万!
采购原材料是否要“代扣代缴”个税吗?
企业向个人采购原材料,如果税务代开发票的时候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理论上在支付货款的时候应该要代扣代缴个税。
根据上述内容,再结合今日即将执行的个人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再生资源企业公转私然后再私转私的行为即将受到严厉监控,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不在企业账目内进行体现的行为将面临更大风险,再生资源企业财务合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