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无锡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 2023年,太湖无锡水域湖心区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4-07-19 08:55:06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花鸟为邻、山水为伴……漫步在江苏省无锡市,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公园绿地星罗棋布。

近年来,无锡市以不变的执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方面,绿色发展空间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

守护一泓清波,绘就生态蝶变新画卷

到梅梁湖、竺山湖等湖湾观察藻情,在入湖河道采样检测,检查应急处置设施……每年3月,江苏省都会启动新一年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机制,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处长罗清吉沿着太湖跑了起来。

罗清吉从事太湖治理工作已超过20年。“每年太湖安全度夏期间,都是最忙的时候,时常住在单位。”

20多年来,罗清吉成了无锡水系的“活地图”。他跑遍了全市的河、湖、荡、氿,全市5635条河流、35个湖泊和19座水库的面积、长度、宽度、流向、流量、水位等数据都在他的头脑中。这几年,他绕太湖跑了10多万公里。

“2023年,太湖无锡水域湖心区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全年未出现异常水体,生态环境部首次将太湖水质评为‘良好’等级。”看着曾被沿湖居民视为“绿油漆”的蓝藻逐渐减少,罗清吉感慨良多。

“今年以来,太湖无锡水域还未发生过一次蓝藻水华,上半年藻情创17年来最佳。”罗清吉说,从中央到地方,太湖治理备受瞩目,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掀起了新一轮太湖治理的热潮。

无锡市已连续三年投入超100亿元,目的在于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大面积发生,引发水危机,太湖生态治理由此展开。截至目前,无锡在太湖生态治理中已累计投入1250亿元。

“家在马山,天天都能看到太湖。我们希望太湖越来越好,水越来越清。”费毅敏是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的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负责报送太湖蓝藻观测情况。他每天绕行马山,“清新的空气没有蓝藻的异味,满眼尽是清凌凌的湖面。”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彭红宇说,在太湖生态治理中,无锡将坚持“减外源”,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入湖;坚持“清内源”,持续清淤降低河湖内源污染;坚持“扩生态”,构建环湖生态消纳圈,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坚持“转绿色”,通过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

加快低碳转型,打开产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无锡市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关停3000余家化工企业,太湖一级保护区建成“无化区”,5年来全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元台阶的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17%。

宜兴市周铁镇曾有330多家化工厂,产业结构一度陷入“低端锁定”。随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高标准开展“去化”、太湖治理等行动,周铁镇逐步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生态修复优先+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从“化工之乡”到“国家生态镇”的华丽转身。

宜兴市颖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是主动关停化工企业转型的代表,他转行去种植绿色葡萄。从“化工大王”变成“葡萄大王”,他经历了很多挣扎。

“当时所有人都反对我搞农业,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张涛用经营化工厂攒下来的钱,信心十足地开启“甜蜜事业”。然而,经过一番试种,他发现提子这一外来品种在当地水土不服,一年的折腾并没给他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连本钱也没捞回来。他调整思路、转变策略,把目光转移到国内品种上,按照考察、引进、选育、扩种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终于挖到了葡萄种植的“第一桶金”。如今,张涛已成为苏南地区单户种植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葡萄大王”。

无锡市还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工业领域、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实施方案和减污降碳关键环节保障方案,形成“1+1+N+X”政策体系,锡东新城获评全省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上线“碳普惠制”四期,在全国率先构建“零碳”社区指标评价体系。探索推进低碳零碳园区建设,宜兴环科园与国电投合作建设的低碳应用示范项目已建成投运。

清晨早起,点开“碳时尚”App,扫一辆共享单车,开启一天的绿色出行。几公里骑行后,“叮咚”一声,碳积分到手。在App底部,有各种新潮低碳文创产品,可用积分兑换——这就是如今全新的“碳时尚”生活。

下转二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