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长江沿岸的沈家营码头整治完成后,黄石市生态环境局执法队员王远国用无人机拍了一段视频发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视频里,湛蓝的天空下,滚滚长江碧波浩荡,即将完工的沿江公路宽敞平整,岸边的码头已经全部拆除、平整,绿化工人们正忙着栽种树木。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段短短30秒的视频点击量超过11万,收获了近2000个点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民心工程”“城市环境变迁更新,相信会越来越好”……几百条评论表达了对这项工程的肯定。
短短两三百米岸线聚集4个码头
此前,沈家营码头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被群众投诉后,黄石市下定决心,推动彻底整改。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水运便利,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沿江设立起众多码头,沈家营码头便是其中一个。
“那边是一个沙码头,这边是一个煤码头,中间有一个硫酸码头,还有一个小一点的混装码头。”王远国介绍,整改前,在短短两三百米的距离内,这里就聚集了4个码头。而转头间,一块明确标识“饮用水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的警示牌赫然进入眼帘。
王远国介绍,虽然这些码头都在饮用水水源地的取水口下游,但是距离上依然在取水口保护区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硫酸码头每年转船运输近80万吨浓度为98%的浓硫酸,确实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
不仅威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下大雨的时候,老旧的码头地表水收集不及时,就会流进长江。而且码头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货车穿梭经过,噪声和粉尘都给周边居民造成很大困扰。
王女士家就住在与原有码头一路之隔的电厂老小区,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在8楼,正好对着江边,“以前半夜都很吵,晚上很晚都有船、机器不停作业,经常不能开窗。天灰蒙蒙的,灰尘也特别大。货车来来往往,小孩子下楼玩很不安全。平时散步我们不在附近,只能往远一点走。”
作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王远国能直接感受这种不满:“以前这一带是投诉热点,居民不是这个打电话就是那个打电话投诉。但是这些码头的建设年代非常早,最早的上世纪50年代就建成了,最新的一个码头也有20多年的历史。”这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真的让人很为难。
直面困难,彻底根治“老大难”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在湖北展开,群众将沈家营码头的问题举报到督察组。黄石决定直面困难,彻底解决这一困扰已久的难题。
在黄石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部署下,黄石港区高度重视、强化督办,以督察整改为抓手,全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黄石港区委、区政府印发《黄石港区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召开9次工作专题会议,积极推动大冶有色沈家营码头环保整改和关停搬迁工作。区领导深入一线、现场督办,采取靠前检查、随机抽查、重点督办、实地复查等形式,强化交办问题督办和复查。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开展督查和复查80余次,确保问题整改有效落实。
黄石港区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大冶有色沈家营码头整改和关停搬迁工作进展的相关情况。同时与市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等相关市直部门密切联动,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推进整改。
2017年12月,沈家营码头地面附着物全部清理完毕,码头永久关闭,原有码头按需要搬迁至下游更远的物流园内集中运营。
经过整治,曾经嘈杂的码头已经变身市民公园,以突出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功能为重点,同时营造多种功能活动空间,成为市民一处滨江休闲健身场地。
“现在变成公园,很多人都来打卡了。看到花海心情很好,人也舒服。空气好了,没有噪声,我们开窗没问题了。小孩子现在也很喜欢下来玩,吃过饭就出来散散步。环境好了,新盖的楼房价格都比较高了。”王女士说。